当前位置 >> 老外艺术家在厦门的生活竟是这样的
老外艺术家在厦门的生活竟是这样的
来源:叶子申 时间:2015-04-21 14:09:04 点击:9997


在厦门,生活着这么一批老外艺术家。他们国籍各异,艺术语言、思想观念、表达情感、创作形式各不相同,却因恋上Amoy而留在这里进行创作,呈现给大家多元丰富性的迥异视野。

  

(在厦门的来外艺术家贺爱华创作的作品)

  A

  “全球牧民”意外恋上厦门

  伊拉利亚(ILARIA ARPINO)从不掩饰她对厦门的爱。第一次见到记者时,她甚至主动提出要求:“一定要在文中写她热爱中国,热爱厦门!”

  这位来自意大利的女油画家性格开朗。她自称是“全球牧民”,但却把家安在了厦门———她丈夫是飞行员,因为工作,各个国家跑,她和孩子们便一起跟着转。“去了那么多国家,我最喜欢中国。”伊拉利亚说,她曾去过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中国城市,却独爱厦门。“我不想离开这里。”她看着记者,眼睛炯炯有神,像是在说一个誓言。

  伊拉利亚出生于意大利山脉脚下,在意大利北方和美国攻读艺术专业。5年前,她跟丈夫一起来到厦门。

  她形容第一次见到厦门时的感觉。“真是美极了!蔚蓝的海,很多绿树,而且很热闹。”伊拉利亚说,她出生于意大利的Cuneo省,那里城市很空,没什么人。但她和孩子都喜欢热闹,厦门正合适。她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创作。她创作的题材以女性为主,表达她们的情绪,或快乐,或哀伤。她说,她要成为她们的“代言人”———以艺术的名义。

  除了伊拉利亚外,来自菲律宾的本先生(BONG ANTIVOLA)也是在厦门生活着的老外艺术家之一。

  本似乎对时间的感知度很强。“我来厦门已经8年零4个月了。”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家装设计师,但他热爱摄影,曾举办多场摄影作品展,还创建了厦门菲律宾摄影家协会,目前该协会共有20多个人。

  本喜欢拍人,尤其偏爱拍女人。“厦门是一座人员组成丰富的城市,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本告诉记者,他拍在厦门生活的各类女人,至今已拍过200多个。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去记录这些人在厦门的生活状态。

  马琳娜(MARINA GLAZOVA)来自俄国,至今已在中国生活了8年。期间,她一直在各高校间教书,一年前,她来到厦门,现在是厦门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师,负责艺术基础及服装设计方面的教学。她在艺术创作上比较自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都会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表现艺术,那会给我带来不同的灵感。”


(菲律宾摄影艺术家本先生)


(法国艺术家安东尼)

  B

  在厦与新疆姑娘结婚了

  这群来自异国他乡的艺术家们齐聚在厦门,并在这里开始了生活与创作。

  来自西班牙的路易斯(LUIS GOMEZ)是一位摄影师,他喜欢将人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空间背景下,呈现一种无力感与空虚感。

  路易斯4年前来厦门,并在这里定居下来。“厦门是我在中国的‘根据地’。”路易斯笑着说,他每年都会花约6个月的时间出去旅游,去尼泊尔、西藏等地。旅行累了,他就回到厦门休息,久而久之,把这里当成了家。“厦门能让我安心下来。”他说。

  在这里,路易斯学会了中文,还交了不少朋友,并且跟一位新疆的汉族姑娘结婚了。对于在厦门的生活,他总体是满意的。

  伊拉利亚在厦门的生活很丰富。她喜欢创作,厦门的家里摆满了她的各类画作。她的作品很特别,在她的画里,人物总是没有露出正脸。同时,每幅画都会配一行诗歌,来诠释作品的意义。“我透过生命的眼睛,看这人世凡尘,如此渺小,如此美丽。感激那些笑逐颜开,那些仁慈善意,因为它们让我想起,远走安息了的人们。”这么优美的诗句,竟出自伊拉利亚的女儿———她看着母亲的画,然后给每幅画写诗。一位澳门书法家,再将这些诗句用中文写在伊拉利亚的画上。

  伊拉利亚家里摆满了画和各种乐器。“我们家随时都有音乐。”伊拉利亚说,她弹吉他,丈夫玩贝斯,小儿子玩架子鼓,大儿子弹钢琴,女儿既会钢琴、吉他,还担任主唱。一家五口就能组个乐队,随时都能开一场家庭音乐会。

  她也喜欢把自己的生活融入本地———她喜欢包子、饺子,最爱的中国菜是麻婆豆腐。

  C

  教厦门脑瘫女孩学画画

  来自智利的姑娘贺爱华(EL-BA VARGAS)在厦门已生活了两年。她对厦门的感情很是特别。

  “厦门有很多人尝试做艺术,他们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贺爱华说,不久前,一个患有脑瘫的女孩让她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这个女孩只有18岁。”贺爱华说,她很喜欢画画,虽身患疾病,却始终没有放弃。

  贺爱华形容这位女孩在画画时的样子———她身体半边是瘫痪的,手一直贴着脑袋,每次拿笔,都要使劲贴着画布去画,整个身体都在颤抖。她的学习异常艰难。

  贺爱华说,她每次授课要教3节课,差不多4个小时。在这4个小时里,她的这位“特殊学生”一直在画。“即便颜料涂脏了衣服和脸颊,她还是一刻不停地学。”贺爱华感慨,不久前,这位学生完成了她的第一件作品———一幅有关苹果的油画。

  她用手机把这幅作品展示给记者看。画布上,有两个苹果,一个红色一个青色,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这幅看似简单的油画,这位姑娘用了一个多月才完成。

  贺爱华说,感谢厦门让她遇到这样一个热爱艺术的女孩,她会一直教导其创作。“现在,她已经开始学习创作第二件作品。”贺爱华说。


(贺爱华作品)


D

不要孤立,他们尝试创作中国画

  多位老外艺术家生活在厦门,对本地的艺术现状有自己的认识。

  “厦门很美,但说实话,跟北京、法国巴黎等地相比,艺术氛围还是很不足。”路易斯说,一个表现是,近年来,厦门建起了不少新兴建筑,但与此同时,却把旧的建筑摧毁了,这让他觉得很难过,“因为那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路易斯热衷用自己的原创艺术来打动观众,但他却发现,在厦门,原创作品似乎并不被认可。“在这里,如果要跟商业机构合作,对方提出的条件不是去创作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品,而是要求按照他的意愿去执行,有时甚至是一味模仿,失去了创作者自己的思想。”路易斯说,在国外却是完全相反,合作方大多支持原创及创新。

  马琳娜也感受到了在厦门从事艺术工作的不易。“厦门有很多游客,他们只是来旅游,不会去逛画廊及艺术机构———当然,艺术机构也没有优秀的作品供他们参观。”马琳娜说,另外,厦门也缺乏专业的策划机构及策展人,精通外语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他们常常被冷落在一边。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中国艺术家常常能做展览和参加评奖,外国艺术家就不行。我们不要被孤立。”马琳娜说,当然,她尝试创作中国画,用自己的理解与西方的笔法,却不被认可。

  “我喜欢中国文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中国画。”马琳娜目光坚定地说,接下来,她会选择用水彩画来表现厦门的独有建筑,譬如南普陀、厦大或者中山路等。


(本的摄影作品)

  E

  想要扎根,十字绣、包汤圆样样行

  对于未来,这群老外艺术家都有各自的想法。

  “我可能不会一直生活在厦门,可能会离开,继续不断地行走下去。”马琳娜说,她希望通过不同的旅行来刺激自己去创作。她曾去过西藏,曾用拼接元素来创作当地的风土人情———那组作品充满了力量。这是她的坚持。

  过去这一年,马琳娜为更好地融入环境,也为增加收入,她到厦门理工学院当教师。“我喜欢教课,但工作量很大,这就会影响画画的时间。”她说。

  关于外国艺术家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似乎达成一个共识。马琳娜说:“中国人购买外国艺术家的作品,要么因为他们认识艺术家本人,要么因为这个艺术家很出名。如果两者都不是的话,中国人还是会倾向于购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我既不出名也不是中国人,所以销路很难打开。”

  更多人选择用商业项目来养活自己的艺术理想。路易斯有自己的经纪公司,会排给他一些商业摄影项目。“这些商业作品的价格不同,如果是杂志封面,收费要贵一些。如果是内页小配图,费用也很低。”路易斯说,他此前考虑过去别的地方,但朋友与妻子都在厦门,他希望能在这里生活得更久一些。

  伊拉利亚认为,现今的艺术家不能只埋头画画,还必须积极地社交、扩展视野、推销作品。在厦门的5年,伊拉利亚热衷参加社区活动。社区居委会特意创办了一个“外籍夫人沙龙”,组织外籍夫人们参加各种活动。烹饪、十字绣、包汤圆,她几乎都参加。


(俄罗斯姑娘马琳娜在厦门)


F

活络艺术市场须筑巢引凤栖

 虽然有诸多不足,但厦门的艺术市场的确在朝前发展。多位老外艺术家表示,厦门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交通也方便,人文氛围好,其实很适合发展艺术。

  “我非常希望能和欧洲或美国艺术家做一些交换项目,帮他们在厦门办展览,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 厦门知名艺术策展人许晶认为,厦门充满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不少老外艺术家及本土艺术策展人士建议,厦门可打造驻地艺术项目,将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家留在这里。

  据悉,所谓艺术家驻地项目,是由当地政府为每位艺术家提供独立的工作室和起居室、生活补助费用等,吸引优秀艺术家入驻,创作周期为1个月到1年不等。当前,北京、杭州、束河等地均有发起驻地艺术项目。

  不久前,杭州的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当地首个驻地艺术项目承办方,其发起的“两岸四地中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吸引了不少优秀青年艺术家参与。这些艺术家住在当地进行采风、交流和油画创作等。

  “厦门有许多优势,我们希望通过打造驻地艺术项目,吸引外国艺术家来厦门,并融入当地日常生活。通过逐渐了解厦门文化艺术及自然环境之后,艺术家以对话沟通和引导互动的方式参与到社区空间建设和精神成长中,为厦门带来新兴的创意思维方式,传播另一种审美。”许晶说,当每个人发现艺术以各种形式在厦门随处可见,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美的艺术家时,厦门的艺术氛围将有望得到明显提升。

  据悉,当前有关投资者已开始在海沧选址,准备打造驻地艺术项目。许晶也参与其中。“我们邀请了日本的知名设计师来厦门考察,相关方案正在逐渐完善。”许晶说,如果经投资者及当地政府认可,这一项目将有望尽快启动。

  她对厦门的艺术市场发展充满希望。“虽然现实问题重重,但是一切毕竟一直在朝好的方向走。”

(转自海西晨报《两岸文创》,作者:叶子申)


在线评论:
  • 评论内容:
  • 验 证 码:
  • 请输入验证码:Z1eNx
  •   
漫住客栈
漫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