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垃圾分类已成为许多厦门市民的绿色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已成为许多厦门市民的绿色生活方式
来源:厦门文明网 时间:2018-01-02 15:15:10 点击:3412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犹在耳畔。一年多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不断攀升,城乡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市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近日,记者走进湖里区殿前街道,把镜头转向基层,对准普通居民,发掘垃圾分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记录垃圾分类带来的变化。截至目前,殿前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全面铺开,居民知晓率100%,参与率83%,投放准确率76%,神山三航小区、翔鹭花城三期等四个小区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均超过90%。

    机关单位

    87间办公室垃圾分类“大比拼”

    尽管已是冬季,但在殿前街道办事处办公楼后面的小花圃内,仍是一片绿意盎然,虎尾兰、绿萝、香菜等绿化植物长势喜人。栽种这些植物用的肥料,不是化肥,而是厨余垃圾沤制而成的有机肥料。待到植物长得差不多时,将作为小奖品,奖励给垃圾分类做得好的机关工作人员或办公室,由此,就形成了一个绿色循环。

    “推行垃圾分类,党员干部要带头。”殿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山泉说,早在今年3月,街道办公楼就被确立为垃圾分类试点单位,街道办联合物业研究制定了“三到位”(宣传、督导、整改)和“三确认”(分类、收集、转运)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法,在每一个办公室发放了分类垃圾桶,并由专人进行垃圾分类指导。物业工作人员每天在下班前都要检查每一间办公室的垃圾分类情况,如果连续一个星期垃圾分类准确,就能得到“先进办公室”的荣誉小牌子。如今,走进殿前街道办的一楼大堂,一眼就能看到“垃圾分类先进办公室荣誉榜”,排名靠前的办公室,将受到张榜表彰。

    殿前街道办公楼共有87间办公室,近200名办公人员,而上榜的名额只有十多个。为了得到先进办公室的荣誉,党员干部们也是“拼”了——同事们互相学习、彼此督促。“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垃圾分类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而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习惯动作,并且要做得越来越细。”办公人员小魏说。

    居民小区

    环保团队掀起“绿色浪潮”

    废弃的纸板,变成了实用的书架,旧衣服上的毛线,进化成精美的艺术品,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成了洗洁精、洗衣皂……在殿前街道神山三航小区的绿缘工坊内,一系列“变废为宝”的环保产品,让人大开眼界。团队负责人张丽丽说,垃圾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动动手,很多垃圾都可以得到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和浪费。比如,餐前的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加入红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就可以变成环保酵素,再制作成洗洁精、洗衣皂等,而带油渍的厨余垃圾,也可以沤制成有机肥料。

    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垃圾分类要分得准确。记者在神山三航小区采访时,正好遇到46岁的居民黄群英在倒垃圾,她提着两个袋子,一个装厨余垃圾,一个装其他垃圾,分别投放到绿色和橘黄色的桶内。“我们家厨房和客厅放不同的桶,就能很方便地做垃圾分类。”黄群英说,“干湿分离后,垃圾不容易发臭,小区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在翔鹭花城三期,同样有一支环保团队,在小区掀起“绿色浪潮”。由100多名妇女组成的绿翔妈妈,在小区内定期开展环保活动,手把手教邻居做手工、做分类,极大激发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兴趣。在环保小屋,小区业主、台胞何芝骅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居民的手工作品,有用利乐包制成的围裙、太阳帽,有用贝壳制成的艺术品……这些环保作品,让人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强大力量。据介绍,有1300多户居民的翔鹭花城三期,在开展垃圾分类前,每日产生垃圾量达到8000斤,垃圾分类后,这个数字降到了5000斤,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实践。

在线评论:
  • 评论内容:
  • 验 证 码:
  • 请输入验证码:1uy9M
  •   
漫住客栈
漫品美食